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王村口镇“五色”产业奏响乡村“共富曲”

2024-05-07 11:15:09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童芳

  人间美景无时歇,色彩斑斓景致融。在王村口镇,众多勤劳的劳动者们正积极投身于共富产业的发展中,他们让这片土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为红色古镇革命老区共富示范篇章绘上了浓墨重彩的图景。

  清香绿韵满古镇山村茶园共富忙

  日前,“乌溪红”茶叶共富工坊内机器声轰鸣。摊青、杀青、理条、做形、干燥……工人们熟练地在制茶机前忙碌,工坊内飘散出浓郁、醇厚的茶香。刘建彬是工坊的负责人,自2009年成立农业合作社以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向绿色经济转化的发展渠道,建成标准化茶园106.8亩,并通过雇佣茶农、收购高品质茶叶的方式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乌溪红”和“月光峰”是共富工坊的两个“金字商标”,已连续获得2023年省级“浙茶杯”金奖茶叶、2024年遂昌龙谷红茶“茶王”等称号。工坊每年营收超700万元,吸纳就业140余人次,带动村民增收共计500万元。

  此外,依托优质茶资源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王村口镇深度实践“红绿”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三色茶”品牌,推出“品三色土茶,忆峥嵘岁月”系列党课,实现政治引领和实践发展相融合,持续拓宽共富发展之路。

  红色研学扬风帆精神传承铸辉煌

  “1935年,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在此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谱写了浙西南三年游击战的壮丽诗篇……”在刘英粟裕纪念馆内,党员刘明霞正专注地给游客们做讲解。她的本职工作是纪念馆管理员,但她深知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参加镇里组织的“红色讲解员”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现在她已如“扫地僧”一般成为王村口镇红色历史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在馆年均接待服务游客1.5万余人次。

  近年来,王村口镇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聚焦镇村(社)干部成长需求,通过名师授课、实地解说和演讲比拼等方式开展讲解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氛围。截至目前,全镇已培育4支核心宣讲团队,覆盖青年干部、党员群众、研学讲师等多个群体,每年累计宣讲服务超10万人次。王村口镇还持续深化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新增了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雷迪森怿曼酒店等红色文旅基础设施,智慧交通、研学营地、挺进广场等一批项目正有序推进,古镇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轮的旅游热潮。

  云端仙境生态美民宿蝶变迎新客

  “‘五一’假期订单多,上线点单链接、物资储备都需要提前做好谋划准备。”接订单、扫门庭、忙采购,连日来,王村口镇民宿产业协会会长陈永明忙着接待游客。劳动致富、创新开路,石笋头村原是王村口镇最偏远的高山村,得益于南尖岩景区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高山生态旅游”产业共富之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党员干部带头先行,不到300人口的小村庄就开办了近50家农家乐,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吃起“生态饭”的愿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对父辈的农家乐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初见”“吾悦”“云端”等一批精品民宿。如今的石笋头村不仅是避暑康养旅居地,更是在向着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旅游打卡地”迭代升级。春节假期后至“五一”假期前,原是石笋头村的旅游淡季,但游客数和营收都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

  生态好物产业兴黑金种养带致富

  “这批石蛙蛙苗体态饱满,活力四溢,今年的销量一定不错。”近日,在王村口镇弓桥头村的石蛙养殖基地内,一群群黑色的石蛙静静地趴伏在水池边,基地负责人毛卫强正在养殖场内仔细检查着石蛙的生长情况。

  毛卫强同时也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面对村里劳动力外流、致富产业缺失的情况,他敢于先行先试,用好村里的好生态,发展石蛙养殖产业。在毛卫强等一批带头人的影响下,石蛙养殖、灵芝种植、金钱柳种植等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已然蓬勃向上。据悉,王村口镇还通过种养产业政策帮扶、积极引进“校地合作”的技术指导和市场支撑,鼓励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特色种养产业,将“好生态”转化“生态好物”,实现“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山野红粉绘佳画美景美愿向未来

  “高山蔬菜一般上市时间为7至10月份,像大白菜和萝卜这种收获时期相对集中的产品,就要提前完成播种……”开春以来,绿跃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伙人叶良瑞一直在连轴忙碌着。

  前段时间,他刚结束了200多亩高山“国庆桃”开花授粉的养护工作,在漫山红粉的美景中播下了今年硕果丰收的希望。最近,他又投入高山蔬菜的种植。

  绿跃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王村口镇吴处村,近年来已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打造了600多亩“海拔800+”高山果蔬种植基地,还通过打响“班春语”等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价值。如今,合作社的农产品已有了面向杭州、义乌、宁波、温州等城市稳定的高质量销售渠道,实现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直接吸纳村民就业100多人次,带动周边高山农产品销售100多万元。

  记者 雷晓云 通讯员 潘钰平 蔡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