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复刻古书画的创新之道

2024-04-30 17:59:44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童芳

  在遂昌的天工之城,以复刻古画为主营业务的浙江青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家文创公司”。

  “并非如此。”出生于1985年的公司负责人盛天明听后总是这样解释,“虽然看起来很有文化味,但我们其实是科技企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精度复刻一幅古画不简单,在技术上要克服采集、校色、纸张等重重难关。而这支不足10人的团队,通过在各个流程上的不断研发突破,最终在手工宣纸上实现了数字化高精度原色还原,仿真度最高可达到98%。

  因为独有的技术积累,这支小团队很快就实现了盈利。当问及他们在领域内的“技术排位”时,盛天明例举了一些“表现不错”的同行,但同时也流露出少见的自信,“我们是第一。”

  植入科技

  仙侠湖畔的湖山老街,一座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旧建筑改造而来的“艺外·空间”,承载了盛天明八年来愈发坚定的书画传承梦。

  建筑的一楼是一个“生产空间”,里面摆放着数台复刻古画所需的机器设备,看上去并不繁复。二楼展示着一百多幅真假难辨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其中绝大多数是盛天明和他的团队,与国内多个博物馆进行深度合作时制作的样品。

  湖山乡并不是他们的第一站。这支诞生于南京艺术学院的研发团队,早就对书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手进行书画还原技术的研究了。“做这件事很有价值。”盛天明说,很多人都在讲文化创新,一直向前看,但很少人回过头来,研究创新的另一条路——守护危在旦夕的珍贵字画。

  决心步入艺术复制品市场后,盛天明和他的团队,加速了相关技艺的研究进度。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艺术复制品较为常见的是在仿宣、图层夹宣、韩绢、油画布、水彩纸等材质上进行艺术微喷复制。此外,通过水印木刻、珂罗版等版画技术制作艺术复印品的传统工艺也在渐渐复苏。近年来,珂罗版技术渐成国内书画艺术品机械化复制技术的主导方式,其较人工临摹、水印(石印)等方法更为高效,拟真度更高。由于全部靠人工操作,也存在相应弊端——效率低,技术传承困难。

  “我们研发的数字刻罗版技术不仅保留了珂罗版印刷的拟真度优势,还极大地提高了重复稳定性和作业效率。”盛天明说,特别是复刻国画,为了还原层层晕染的意境和雅致,团队在印刷的关键环节,如纸张选择、原作采集、色彩还原等方面进行了刻苦钻研。

  “宣纸一般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盛天明说,在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中,会加入青檀皮、棉料、草木灰、石灰等材料。20世纪前,国画作画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的矿石,而现在大部分的化学墨水出现在手工宣纸上会变色,很难实现原色还原,“不同墨水在不同纸张、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颜色各不相同,要确保同一种墨水在多种纸张上呈现的颜色最接近古代矿石经过岁月洗礼之后的色泽,技术难度很大。于是,我们在研发墨水时,通过改变配比解决晕染的色块控制问题。”

  此外,团队还研发了直接光谱技术,可对国画的水墨晕染效果暗部层次分层逐色采集,并辅以色彩还原技术,从而更大限度保留原作的艺术价值。最后,再在纯手工宣纸上达到完美呈现,还原度最高可达98%以上。

  目前,这支不足10人的团队已获得3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1项实用型专利。

  超越真伪

  自2021年落户遂昌后,青初先后席卷了浙江创业创新大赛、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等赛事会议的奖项或投资认可。

  在这些赛事、大会的现场,人们被盛天明展示的诸如《千里江山图》《归牧图》《奔马图》等著名画作的等比复刻品所震惊,这些作品细腻而不失锋劲的线条、幽深臻美的意境和层次丝毫不逊于原作。

  当时,每个人都问盛天明:“这是怎么实现的?怎么可能?”

  赛后,有专家不相信青初的实力,带了一幅自己的画来复刻,复刻结果让他完全无法分辨真伪,最终心服口服。

  因为这类事,盛天明经常被误解。有人认为,他们是在做赝品。

  盛天明理解这种想法根源在文化认知的不同。当前,国际艺术品授权产业已发展80余年,国外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在欧美国家,艺术复制品的份额占比在攀升,近年来已经达到了七成。盛天明还记得,2019年11月,一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在苏富比拍卖行售出,成交价格约合人民币430万元。可见复刻品一样能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而他们的产品在国外也确实卖得更好,早在2017年,就与法国的雷曼杜非画廊有过合作。盛天明用法国客户举例:他们在家里摆一个中式的茶案,上面放一幅中国的国画,尽管这似乎与他们自家的调性不合。

  “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本身的意义就体现了艺术复制品的意义。”盛天明说,名画原作价值高昂,且多为非售品,艺术复制品的出现代其承担了大众普及的功能,成为延续原作艺术寿命的有效途径。

  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些合作过的博物馆也暗示过他们要有“适可而止”的意识,因为他们的实力已经接近完美地复刻一幅画,即“做真”。于是,出于知识产权等问题的考量,盛天明和他的团队通过法律和制度手段,确保独门绝技的复刻技术不走向坏的一面,比如有意变化了复刻画的尺寸,在取得授权后,进行了限量生产和编号,与原画进行区分。

  尽管目前中国开拓的市场不足,但是盛天明坚信艺术衍生品的未来一定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为此,他做了长足的努力,获得了国内外博物馆2万余幅书画的数字版权,超过5000幅的复刻版权,签约画家50余位,签约艺术家原创画作近300幅。

  共赏艺术

  不止是传承与保护,在湖山这片山清水秀、充满灵感的净土上,盛天明希望能实现自己事业的第二个理想——通过复刻技艺,让更多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为每个人所了解、接受。

  在青初的办公区显眼处,摆放着一系列以遂昌汤显祖文化为背景的文创产品,丝巾、雨伞、纸巾、笔记本、杯子等一应俱全。

  其中最让盛天明得意的产品是丝巾,只见一条方形丝巾中绘有一位婀娜多姿的侍女,侍女原型取自明代画家仇英的一幅绢本重彩侍女画——《汉宫春晓图》。在这条丝巾上,还能找到明朝时期8个瓶型的净瓶图案。不止是丝巾,所有的文创产品,都融入了中国书画文化元素,其配色均为中国的传统配色。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打破人们对艺术的一般认知。”在从事书画复制这项事业以来,盛天明发现在国内,年轻人结婚买梵高、莫奈的复制油画挂在家里,却很少人会挂一幅复刻国画,“很多人觉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欣赏门槛很高。”

  在此基础上,他希望借着这些文创产品,为人们鉴赏中国传统书画打开一道口子,告诉人们青初对于“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什么?就是让你感到共鸣,仅此而已。”盛天明最喜欢的画是《听琴图》。这是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描绘的是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对于《听琴图》,他觉得欣赏艺术不需要任何门槛,条分缕析地列举师承与流派、分析画技与画风、讲述背景故事,那是刻板的评论家做的事,而评论家不是艺术家。

  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青初的技艺让盛天明感到工作的价值。当前,委托机器印刷和临摹原作是艺术复制品的两种主要制作方法。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关专家曾介绍,故宫的画师一年只能临摹一两幅复制品。而青初的复刻时间,除了前期采集需用1个小时左右,校色要花3至5天,随后的成品工序可实现快速批量生产。复刻画价格区间会依据精度、原作价值等,在几百元至七八千元之间。

  傍晚时分,采访结束时,盛天明与我们挥手告别。在他的身后,在那幢旧建筑上,14个红色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约记者 朱敏 记者 赵乾谷 通讯员 唐洁雪